关闭广告

长津湖战役:美国人不愿回忆的败退

环球网资讯10585人阅读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战火纷飞的朝鲜半岛终于迎来和平。半岛上的子弹飞了近3年,被美军无差别轰炸的朝鲜城市满目疮痍,平壤最后仅剩两座现代建筑没有坍塌;当地民众流离失所,从地上住到地下。而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被中国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在狼狈撤退中士气低落,甚至视这场战争为不愿回忆的败笔。

“大撤退是一场噩梦”

1950年12月1日,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费斯特遣队)从长津湖周围的新兴里撤退,在志愿军的猛攻和阻击之下,请求美军飞机进行空中支援。然后,他们惊愕地看着自己人的飞机向自己人的头顶误扔下一枚凝固汽油弹,一堵火墙瞬时燃起,有人撕心裂肺地喊叫起来,全身着火的人在地上翻滚着喊救命,甚至有人难忍疼痛,恳求其他人给自己一枪。


费斯特遣队的南撤之路狼狈至极:汽车上装满了伤员,在路两旁跟走的伤员乞求把他们一块带上,就算是用皮带把他们拴在汽车的保险杠上也好。无法上车的伤员被遗弃在路旁,无助地伸出手,绝望地恳求帮助。拉满伤员的汽车则夺路而逃,疾驰猛冲,颠簸着冲过河床、大路。

恐惧在美国士兵的内心蔓延。二等兵里夫斯靠躺在死人堆里装死活了下来。他乞求上帝把恐惧带走,让他像个人一样体面地去死。美军撤退途中到处留下死伤的士兵,有些美国大兵从战斗中好不容易幸存,没有中弹身亡,却被后面疾驰逃窜而至的美军坦克碾死。

对于美军来说,这场惊心动魄、令人窒息的大撤退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噩梦,令他们刻骨铭心。书籍《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的美国作者哈伯斯塔姆坦言:“长津湖是一场极其可怕的战争,那真是一种地狱般的经历。”

“命令”一词已毫无意义

在大多数美军士兵看来,严寒的威力绝不亚于志愿军。寒风吹在身上就像根根钢针扎进皮肤。寒流之下,几乎每名美军士兵都想退缩甚至放弃,不想去打仗。美军陆战1师的塔普莱特营发生重大伤亡后,全营士气更加低落,战斗意志消退。乔治连只剩下40余人,军营里弥漫着沮丧、担忧的情绪。

随士气低落而来的是指挥失灵。第2师师长凯泽表示他们不知道中国军队会从哪里冒出来,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他们被志愿军的进攻吓得不知所措。溃败中的美国士兵身体和精神双重崩溃,四散奔逃,“命令”一词已经毫无意义。陆战1师32团的士兵们不听指挥,不肯进攻,竞相逃命,军官即便枪毙了蜷缩在汽车底盘下面的士兵,也无法控制队伍。甚至军隅里有些本应指挥作战的人也逃得无影无踪。

美军高层指挥官也经受了严重心理打击。美军开始从长津湖拼命撤退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自我反省的次数就多了起来,“能更加坦率地透露内心的挫折感”,他自感,从表面上看仁川登陆是成功了,但随后的战斗从战术和战略上看都失败了。

第9军军长库尔特少将被美军的惨重伤亡吓得呆若木鸡,被下属们称为“胆小鬼约翰”。波尔克中校是麦克阿瑟最得力的情报官之一,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总司令部里的人都情绪低落,情况真是糟透了。长津湖之战后,麦克阿瑟在美军中便有了‘吹牛大王’的外号。”

陆战1师战力强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卓著,被美国人骄傲地誉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师”,该师在朝鲜战争初期的编制超过2万人。当它在长津湖拼命突围时,美国举国上下都在忧心这个王牌师的命运。陆战1师第7团团长利兹伯格上校后来坦言:“从长津湖撤退真是太艰难了,一度以为会全军覆没,毫无生还的机会。”

竟因成功撤退而受嘉奖

作为美军的王牌战队,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役中投入兵力大约1.5万,阵亡561人、失踪182人、受伤2894人、非战斗减员3600人(主要为冻伤),总计损失7237人,占该师兵员的近1/3。然而,它竟因在长津湖“成功”地狼狈撤退而被美军和国会塑造为“英雄”,长津湖似乎被美军描成了朝鲜版的“敦刻尔克”,真乃一种莫大的讽刺。

陆战1师之所以得以逃脱,既有侥幸,也有偶然。美国人承认,如果志愿军按计划如期于1950年11月26日发起攻击,而非晚了一天,志愿军的通讯设备如果再先进一点,陆战1师大概率就走不出长津湖了,甚至“恐怕要片甲无存了”。还有师长史密斯的偶然之举,他当初不情愿地下令北进,命令部队沿路留下了一定数量的补给,这些补给在从长津湖撤退时“最终拯救了几千名美国兵的性命,甚至可以说,挽救了整个海军陆战队第1师”。然而,美国举国上下都回避或忽视这些因素,把陆战1师在长津湖的成功突围硬是包装成一个奇迹。

陆战1师自己不肯认输,不看作这是一次撤退,而是当作一次转移——因为遭遇北面来敌而回到南方。麦克阿瑟也拒绝在陆战1师后来起草的作战报告中使用“撤退”一词。

在美国军方和舆论的“包装”下,长津湖战役成为陆战1师历史中“最辉煌的一个篇章”。因此,在朝鲜战争的所有战役中,它是被美国提及最多的一场战斗。截至200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140年来总共获得294枚“国会荣誉勋章”,其中有42枚来自朝鲜战争,而在这42枚勋章中,又有14枚是为“嘉奖长津湖突围的立功人员”。如此缘由且如此规模之授勋,美军史上前所未有。(作者孟庆龙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以色列导演拍出的纪录片,将这项“中国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趣看热点 浏览 31857

媒体:美军着急让2种主力侦察机退役 替代机型体积更大

枢密院十号 浏览 44758

贵州15岁少年刺死"校霸"获刑8年 检方发再审检察建议

红星新闻 浏览 51473

学会易梦玲的"体香烘焙法" 持香一整天

林洁儿 浏览 10525

特朗普透露将被抓 分析人士:或极大促进他的竞选活动

新京报外事儿 浏览 44907

外媒:美方拒将“越界入朝”士兵认定为战俘

海外网 浏览 11685

吴孟达丧礼当日设公祭1小时 公众人士可前往致敬

网易娱乐 浏览 19988

又一起!菲律宾高官家中被枪杀 3名嫌犯被捕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709

明尼苏达州突发抗议活动,篮网森林狼比赛被迫延期

趣看热点 浏览 18171

手感不佳!马瑟林16投仅4中拿到17分6助

直播吧 浏览 12386

闻珏晞:金价上下反跳!今日关注美经济数据,看多黄金是趋势!

趣看热点 浏览 27406

俄多个电台突发"导弹袭击警告" 俄紧急情况部回应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2014

女人到了五六十岁 这样选发型才好看

成铭聊发型 浏览 11344

点赞!中国科学家制出新型仿生手术缝线基于“藕断丝连”现象研发

趣看热点 浏览 17996

亚洲电影节红毯,脸肿、笑容诡异,48岁蒋勤勤打了内娱女星的脸

娱乐圈笔娱君 浏览 9512

北约崭新"军靴"落地 一张图披露普京的艰难处境

环球网资讯 浏览 935029

美国资深记者:美在克里米亚大桥2次遭袭中起关键作用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1728

联合国:反对在俄乌冲突中使用集束弹药

界面新闻 浏览 11872

韩国公布二战劳工问题赔偿方案 拜登布林肯迅速表态

环球网资讯 浏览 43509

江宏杰被曝赴日本开记者会 前妻福原爱发声明回应

好丹 浏览 11436

上热搜的妙鸭相机背后,这些风险不可不防

上观新闻 浏览 9910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2,版权所有 qukanredian.com
沪ICP备200025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