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回是真的慌了,原本以为跟着美国做点动作,能在国际政治场上刷点存在感,顺手敲打一下中资企业,没想到这一手下得太猛,反而把自己推到了中、美、欧三方的夹缝里。
10月21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亲自致电中国商务部,话里话外求的是一个“缓和”,说白了就是想把眼前这摊子事给圆过去。
中方回应不冷不热,态度摆得很清楚,你荷兰自己点的火,得自己想办法灭。
![]()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
夹在中美欧之间,荷兰这次真撞上了“硬茬”
荷兰本来就是一个体量不大的国家,但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上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尤其是ASML那块光刻机招牌,让它在美中科技战中成了“香饽饽”。
这回出事的,是另一家荷兰企业——安世半导体,虽然它不像ASML那样高端,但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却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问题就出在这家企业被中国公司收购之后,荷兰政府突然出手“冻结”了它在本地的部分运营,理由还是那句老话:国家安全。
![]()
安世半导体旗下产品
可“安全”这顶帽子一扣下,问题就不是企业之间的事了,中国方面很快反应,态度也很明确,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人为干扰正常经济合作。
中方商务系统和外事系统接连发声,指出荷方的做法是“泛化国家安全”,而且已经影响到了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
事情还没完,欧洲自己也跟着慌了,因为安世的芯片可不是只供给中国市场,它在欧洲各大整车厂的供应体系里都占着重要位置。
![]()
安世半导体园区
德国、法国、意大利的车企都依赖它的产品,特别是电控系统中的晶体管和逻辑元件,几乎每一辆车都离不开它,封装环节主要在中国广东完成,一旦这边卡住,欧洲那边也得“断粮”。
更尴尬的是,美国也开始担心了,本来以为是荷兰在配合自己的政策打压中资企业,可芯片产业链全球联动,美国本土的整车企业也离不开这些基础元器件。
一旦中国这边反制“掐脉”,那边的底特律装配线也得跟着熄火,于是,美国的行业组织也开始发声,警告说这场纷争可能波及全球汽车产业,直接影响到就业和产能。
![]()
汽车生产车间
就这样,荷兰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中国强硬反对,欧洲盟友抱怨,连美国也不敢继续站得太远,外交、经济、产业链三线压力一起压过来,卡雷曼斯这才匆忙拨通了北京的电话。
安世半导体不是“普通企业”,产业链断了可不是闹着玩
说到底,这事的爆点并不在于安世公司本身,而是它所处的位置,正好卡在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一个关键节点,你可能不认识这家公司,但你身边开的车,很可能就用了它的芯片。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飞利浦的芯片部门,后来被中国的闻泰科技收购之后,业务在中国、欧洲、马来西亚等地全面铺开。
![]()
闻泰科技大楼
它不做最尖端的芯片,但胜在量大、种类全,尤其是在车规级市场,几乎垄断了某些核心元件的供应。换句话说,不是高精尖,但它的那些“小东西”缺一不可。
更麻烦的是,它的生产流程是标准的“全球拼图”,芯片设计在欧洲,半成品在德国制造,然后送到中国东莞封装,最后再发往全球客户。
这个流程已经运行多年,突然要砍断中国这一步,哪怕是临时找替代,也得花上几个月时间。
![]()
生产车间
这不是荷兰政府当初能预计到的,它可能以为冻结个企业,看起来“对外强硬”,对内又能博个掌声,但它忽略了一个现实,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中国方面的反应也很直接,10月份,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部分产品实施出口限制,这一步等于是明确“反制”,东莞的封装厂停了,欧洲那边就得开始为缺芯发愁了。
德国大众、宝马等车企虽然嘴上说还能撑一阵子,但私下已经开始盘算“最坏打算”了,毕竟,一旦供应链断裂,后果是连锁反应,库存清零之后,生产线就得停。
![]()
宝马汽车展区
目前欧洲厂商正在努力寻找替代,但芯片不是说换就能换的,每个供应商都要经过长时间认证,光是测试就得几周到几个月,这段时间内的损失,可不是几句公关话能掩盖的。
电话打了,表态出来了,但问题解决了吗?
10月21日那通电话,虽然没有对外公布太多细节,但从双方释放的信息来看,荷兰是真的想缓和局势了。
卡雷曼斯在通话中提到,荷兰一向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希望通过沟通找到解决办法,这种说法在外交场合里已经算是“低头”了。
![]()
卡雷曼斯致电北京没有对外公布太多细节
中国方面也没关上大门,商务部明确指出,希望荷方回到以市场规律为基础的处理方式,别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说事。
不过,卡雷曼斯在电话之外的表态就有点耐人寻味了,他在国内媒体上说,冻结安世的决定跟美国在同一天采取的行动“纯属巧合”,并强调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和美方讨论此事,是因为担心企业受到制裁,所以“未雨绸缪”。
但问题是,现在的局势早已不是靠表态就能解决的,欧洲车厂已经等不起,美国那边也开始有声音表达担忧,而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如果继续维持下去,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
卡雷曼斯接受采访画面
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做调整,安世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公开表示,将加快国内产能建设,把一部分关键工序迁回中国本土,以“打通内循环”为目标减少对外部的依赖。
卡雷曼斯挂下电话后,面对的将是更复杂的多边压力,美国那边的政策走向不确定,欧洲盟友已经在背后嘀咕,车企的投诉一个接一个。
而中国方面也不会轻易松口,毕竟这不是商业纠纷,而是关系到国家技术安全和产业链稳定的大事。
![]()
卡雷曼斯讲话画面
荷兰想要“下台阶”,恐怕得付出实际行动,无论是重新评估对安世的限制,还是给出更明确的合作承诺,这一局不可能“一笔带过”。
中国方面也在观察,如果荷兰继续充当美国的“代理人”,那下一步的反制可能就不止“封装”这么简单了。
说到底,荷兰这回踢到了铁板,想要脱身,靠的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实打实的政策调整。芯片这事,已经不是哪家企业的生意,而是一场关于全球制造业格局的较量。
荷兰,得好好想清楚,自己到底站在哪头。
信息来源: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透露“将在几天内与中方会面”,但仍在狡辩/观察者网2025-10-20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