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23日报道 "A bull in a china shop." 这是一句西方谚语,字面上的意思,是在瓷器店里的牛,形容行事毛手毛脚、行为莽撞不计后果。但这头斗牛,在暴躁的外表下,竟依靠精细的微操自如穿行中国豪车市场已有二十载。
5年,这一年中国本土的汽车销量刚刚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彼时夏利、(丨)、、凯悦、满街跑的年代,如果能在街上见到一台牛马伦一类的超级跑车,回头率必须是200%的存在。
![]()
彼时一家名为上海晶品轰汽车展厅的经销商于当年11月8日开业,标志着兰博基尼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开业仪式上,兰博基尼兼首席执行官Stephan Winkelmann亲自向中国首位车主交付了一台 敞篷跑车。
![]()
![]()
意大利制造、V12咆哮、黄牛色车身、VIP专属,这些标签成为兰博基尼的最初形象。然而20年过去,兰博基尼依然没有“大规模扩张”的野心,保持住了“少量、稀缺、极致体验”这份孤傲。
![]()
与其他豪华品牌遍地开花设门店不同,Lamborghini选择拒绝“铺网”。相反,它通过严格的全球产量分配控制,精英化的客户圈层营销,主打赛道、定制、限量的标签。这种对品牌体验维度的坚持,树立了其在中国的“超跑”定位。正如兰博基尼汽车首席营销和销售官Federico Foschini所言:“庆祝二十年在中国,是我们从2005年第一家经销商起步,到如今全系混动车型落地的里程碑。”
进入2010年代,中国高净值人群迅速累积,豪华车市场也迎来了爆发。对于Lamborghini而言,这并非简单的“销量冲刺”机会,而是一个“品牌是否能站稳、并稳固稀缺性”的考验。行业层面显示,尽管豪华车整体迎来增长,但超跑市场仍然极其分化。比如,虽然 Lamborghini 在2023年全球交付突破10 000台,但中国市场仅交付845台。
![]()
这种数据背后,体现的是品牌在中国的策略:不是争夺豪华车那样的规模胜利,而是维系超豪华语境下的稀缺与高价值。品牌选择在中国做深而精。围绕这一思路,其中国市场并非只关注简单销量,还配置专属客户活动、赛道项目(如 Super Trofeo)、以及定制化服务体系。这帮助 Lamborghini 在“豪华车红利”进入衰退期时,仍有弹性。
![]()
“我们以合理的方式分配产量,绝不向市场强行推送超出实际需求的车辆。正是这种克制的经营哲学确保了产品的保值率,这也是兰博基尼盈利能力与商业的关键。”Federico Foschini 说。
近几年,中国高端豪华车市场遇冷成为共识。分析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在2024年下降约18 %–20 %,高端可选支出的收缩影响深远。 在汽车领域,像 Porsche 等也在华销量出现明显下滑。
在这种环境下,Lamborghini 的定位和策略显得尤为关键。它既没有像大众化豪华品牌那样大幅“压价冲量”,也没有一味地高举“纯内燃机”旗帜而忽视电气化趋势。相反,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是:坚持稀缺、维系品牌尊贵感,同时在产品技术上开始布局高性能混合动力车型。
2020年代中期,Lamborghini 在中国从“卖车”走向“打造生活方式”的路径也越发明显。在2025上海的二十周年庆典上,其推出了 Revuelto Ad Personam 20th Anniversary 版,以浓烈的中国市场定制化色彩彰显品牌承诺。
![]()
![]()
这场庆典不仅是车型发布,更是一种品牌文化传播的表达:设计跨界、限量打造、互动展区、现场车队巡游……Lamborghini正由“超跑制造厂”逐步演变为“意大利极致生活方式提供者”。此外,其在中国也在完善经销商+服务网络,从售前体验到售后定制,从经典车修复到赛道客户服务,构建更长期的客户关系,而非仅仅车主一次性交易。
站在二十年节点上,Lamborghini在中国要应对两条核心命题:一是如何在整体豪华车市场增长停滞或缓慢的环境里,保持自身的增长势头;二是如何在电动化、政策监管、消费心态变化的大背景下,不失品牌核心。
其路径目前已经明确——全系车型向“高性能混合动力”转型,保留V12/V8发动机的激情,同时借助电机提升性能与效率。 在中国,这一策略尤为关键:当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环保、数字化体验与社交属性时,超跑品牌也必须在“情感共鸣”与“科技进步”之间搭桥。
更为重要的是,品牌的“高端稀缺”属性本身成为一种护城河。在市场大盘变化、豪华车消费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具备稀缺性、高定制、高体验、品牌故事厚度的产品,更容易脱颖而出。Lamborghini显然已经在中国这家“瓷器店”轻车熟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