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丑闻,一直是大众好奇的八卦。
尤其是女富豪,各种传言更是司空见惯。
像是前段时间娃哈哈集团的继承大战。
宗庆后长女宗馥莉接班成为董事长,一时间成就了网上各种大女主传说。
但前几天她的辞职,又催生出一大批「长公主接班失败自毁长城」的故事分析。
总之来来回回,热度不降。
![]()
![]()
![]()
鱼叔是分析不了商战,隔着阶级跨着行。
但大家喜欢看的富豪丑闻,我倒是又找出一部。
还不是一般富,而是白手起家的全球最年轻的上市公司女性CEO。
有致富秘诀,也有抓马密辛。
丑闻也能拍成大爽片,这新片咱不得一起瞅瞅——
《点爱成金》
Swiped
![]()
![]()
本片主演,莉莉·詹姆斯。
凭借主演《灰姑娘》走红的新晋英伦女神。
还出演过《唐顿庄园》《极盗车神》《至暗时刻》等热门影视作品。
![]()
![]()
她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原型是 ,··赫德。
31岁带领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创女性CEO领导企业最高估值。
靠白手起家,成为美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女性CEO,资产亿计(美元)。
![]()
单说人名大家可能没听过,但惠特尼创立的约会软件你想必有所耳闻:
先是Tinder。
国内许多相似类型约会软件(比如探探)的灵感来源,甚至是复制对象。
![]()
打开app,上传资料。
左滑再见,右滑喜欢。
互相喜欢,就能配对成功。
聊得开心,便可以决定约会。

还有,主打女性友好的约会软件Bumble。
![]()
与传统约会软件设定不同的是:
在Bumble上即便配对成功,也需要女生主动发消息,才能开启聊天。
24小时内女士不主动,则配对取消。
这样能有效规避未经同意就传送不雅照的性骚扰情况。
且一旦聊天中出现相似问题,软件对此也会是零容忍。
为此,惠特尼还推动德州众议院通过了相关法案,将未经允许发送露骨照片定为可处罚行为。
![]()
有这样的创业经历,惠特尼妥妥人生赢家。
但这部电影不止拍出了赢家的爽,更将重点放在了她成功之外的「丑闻」部分。
现实中,惠特尼与前公司Tinder陷入官司,因遭遇性骚扰诉讼离职。
继而创立Bumble,成了与前司瓜分市场的对家。
但因签署保密协议,惠特尼与老东家Tinder的撕叉分手真相无人知晓。
如果向大众披露细节,便会被法律追责。
![]()
这让事件背后到底谁对谁错,众说纷纭。
惠特尼在大众媒体口中的形象也一度跌入谷底。
她为此曾不断收到死亡与性威胁,还有记者试图翻窗进入她家中想一探究竟。
![]()
谁知这部传记性电影,却尝试用各种「方法」补全并拍出了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内幕消息。
电影在片尾注明,惠特尼本人未参与内容创作。
但细节的细致程度还是引人遐想。
![]()
不过,很多人冲着吃瓜去看,倒是看到了很多感同身受的职场内容。
原来,成为女boss之路,还真没想象中那么爽。
![]()
![]()
跟许多天选大女主不太一样。
惠特尼家境一般,成长环境也很传统。
虽然有经商天赋,但一开始的目标是慈善而不是做生意。
主要原因就是她感兴趣的科技业,男性占比超百分之九十。
![]()
2012年的科技业环境下,女性从业者属性要么是辅助,要么是花瓶。
有的女性即便当上了CMO,也要被迫为了事业出卖色相。
总之跟纯粹拼事业的创始人、领导人、CEO之类的,存在很大距离。
![]()
但一次机遇,惠特尼的能力被人发现。
她用顺滑的销售技巧直接通过了现场面试,成了一家公司的行销总监。
并很快,在公司想要孵化的诸多产品里,挖掘到了约会软件的市场潜力。
![]()
惠特尼为推广软件制定了特殊计划。
她敏锐地以年轻人群为主要受众,在校园中铺开催化爆发。
用户人群没多久就突破一百万,推动Tinder实现了各种意义上的爆火。
惠特尼也因此成了Tinder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
电影前四分之一剧情,节奏爽到飞起,妥妥大女主。
但接下来的剧情反而告诉观众:
女boss的事业路上,最难的不是赢,而是保持不输。
因为再往前每一步,都是更难的挑战。
比如,职场性骚扰。
惠特尼在创业路上 ,与朝夕相处的上司贾斯汀日久生情。
但随着女人的事业越来越成功,贾斯汀的大男子主义也愈发显现。
他开始限制惠特尼的工作方式,不让她与男性接触。
![]()
将其视为附属品,理所当然地拿走惠特尼的工作成就。
![]()
![]()
惠特尼甚至逐渐从贾斯汀身上感受到一种若有似无的打压与嫉妒。
她获得新成果,贾斯汀表情尴尬。
她越是想要表现专业,贾斯汀越会在工作场合强调二人的情侣关系。
甚至还刻意与其他两位男性创始人抱团,将惠特尼排除在外。

继而造成惠特尼被抢走身份成就,甚至抹去名字。
有时是一个想法,一种表述。
有时直接是创始人的头衔。
像《时代杂志》采访Tinder创始人,只有三个男性创始人参与,没有邀请惠特尼。
![]()
相关颁奖典礼,惠特尼也总被贾斯汀要求留在台下,未能以创始人身份上台。

而当惠特尼再难忍受提出分手后,贾斯汀突然像疯了一般报复。
一天发一千条pua短信,还会尾随恐吓。
![]()
这种情况下,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行业性别占比,又能帮助贾斯汀对惠特尼进行结构性围剿。
会议上、抽烟处、派对间,惠特尼成了贾斯汀与男同事们的排挤与侮辱对象。
![]()
![]()
连昔日的好友,挖掘惠特尼的老板,也加入了大队伍。
建议惠特尼离职,而不是选择惩戒贾斯汀的过分行为。
![]()
更窒息的,是惠特尼离开Tinder后想要维权。
在一堆男性律师的指导下,惠特尼仅仅拿到了与实际付出全然不匹配的赔偿金。
还被迫签署了保密协议,导致在事后无法讲述她起诉Tinder的真相。
![]()
这才引起了全网不知情网友的网暴,认为惠特尼私生活不检点,企图夺权还倒打一耙。
惠特尼迅速跌入人生谷底。
一度精神崩溃,久久地将自己锁在家中。
![]()
不过,电影也没将惠特尼完全塑造成受害者。
事实上,惠特尼离开Tinder后,最大的反思是对过去的自己。
曾经,惠特尼为了融入行业刻意迎合男性主导的领导层。
为此她不仅没能回应女同事提出的软件性骚扰问题,也与自己的女性身份割席。
直到轮到自己,才发现阶级、性别、种族,哪个坎都难跨。
这一切,才是女老板光环之下经常被忽略的所谓 「内幕」。
![]()
![]()
作为一部创业片,《点爱成金》其实有点不足。
关于惠特尼的创业过程,展现得有点粗糙。
真正讲她如何打拼事业的部分确实没多少,不够沉浸。
就像惠特尼在受挫崩溃后,重整旗鼓创建Bumble的段落,几乎就是在十分钟内就一带而过了。
再花几分钟处理合作伙伴的丑闻危机,接着就是登顶的大团圆结局。
![]()
这部电影倒是让我想起一些时下的女性创业片/剧。
题材流行,但内容上总感觉缺少点分量。
比起创业过程,反而更偏重性别议题。
就像近年来内娱扎堆出现的大女主创业剧。
种花、采珠、做饭、炼钢、卖水饺......
三百六十行,行行拍一遍。
花团锦簇,口号响亮,可佳作却不算多。
![]()
![]()
感受上,也总给人一种既有力又无力的感觉。
因为女主角们的痛苦总是那么真实,她们重获希望的方式却总粗暴失真。
比如,惠特尼在Tinder的遭遇剧情占比大,拍得真实,很有窒息感。
但克服绝望,却仍然在用天降的拯救者、乍现的灵光、一拍脑袋就出现的天赋。
![]()
与之相比,侧重创业部分的作品,就观感好不少。
鱼叔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建学校当成创业拍的《山花烂漫时》。
从要地盖楼,到学校选址,从动工完工,到招生招老师。
每一个步骤都拍到,让观众跟着一起办校。
反而更能体会到任务的艰巨,事业的伟大,以及人物的坚韧。
![]()
![]()
甚至,不只女性创业,整个创业题材都有类似的问题。
总是无法聚焦踏实讲述创业本身,而更多将目光放在人物和噱头的奇观化。
偷师对象不是《社交网络》就是《华尔街之狼》。
执着于把创业者拍成疯子、精神病患、社会异类,而无法深入人物内心以及事业创立过程本身,让观众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可能到完成的魅力。
![]()
不过,鱼叔不想全然否定电影。
各个阶层、各社会身份下的女性困境仍然值得书写,目前也确实远远不够。
毕竟今时今日,「女老板」三个字也仍然在社会语境下词义褒贬多样。
![]()
但能够确定的是,我们总是需要构建刻画更多克服困境的具体方法论。
很多时候,创业过程本身就足够具备说服力,
很多议题,在踏实讲述的时候反而不言自明。
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
助理编辑:白素